第四二三章 饭桌上的许诺-《重生之乡野贤农》
第(2/3)页
正是知晓沐正峰的性格跟行事原则,先前陆晴菲离开时,才会特意安慰了伍大丫一家。从今往后,伍大丫一家每年,都会收到慈善基金会的帮扶。
这个帮扶,不光是帮助她们一家脱贫致富,还会帮她们一家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类似伍大丫的弟弟妹妹们,没上学的都会安排他们上学,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。
这种帮扶到户的情况,在基金会其实也不多。用沐正峰的话说,山里贫苦的人家很多,他真正能帮扶的,也仅有少数那一部分,真正能力有限的那群人。
类似伍大丫这种人家,可以说种地都很困难。若是有了帮扶,相信伍大丫跟弟弟妹妹,也能健康成年。等她们成年后,也应该能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。
其余类似家庭有骨干劳动力的人家,沐正峰更愿意授之于渔,给他们提供脱贫致富的路子。类似直接给钱资助的情况,他还是觉得不太靠谱!
抵达邻县的第一顿饭,虽然吃的比想象中丰盛。但对沐正峰而言,看到饭菜都是山里常见的菜式,也就没多说什么。这样一顿饭,山里富裕人家也承担的起。
酒桌上,沐正峰还是跟伍头人以及村寨的寨老喝了几杯。反倒是陆雄,考虑到他的年龄问题,陆晴菲也多次劝酒,最终没让自家阿爷多喝。
问及接下来的走访时,沐正峰也很直接的道:“这次出来,我想到周边几个县都走走看看。情况好的村寨看一些,情况不好的村寨也看一些。
如果没什么意外,从明年开始的话,我会在邻县各乡镇,都成立一个山民合作社。到时由合作社出面,筛选一些村寨还有农户,搞一些好卖的项目。
至于说修路跟建学校的事,肯定也会做一些,但要跟百林一个样,恐怕我还做不到。相信诸位也清楚,建学校花不了多少钱,供学生吃住才是大问题。”
正如沐正峰所说的那样,建一座板房学校最多花费二三十万。可供养一个容纳五百以上师生的学校,每年的花费反倒更多。而且这种供给,并非只有一年。
第(2/3)页